Off topic: 今天觉得我们的一个PM 好BT. Thread poster: Hectorg
|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遇到过这样的reviewer, 就是为了显示自己是认真review过的, 所以翻译里哪怕没有太大的问题,也要处心积虑的抠出几个问题,来显示他没有打酱油。
这次我们的一个ITA的translator就比较倒霉, 我一直都觉得他质量不错,而且产量也高。可是这一次翻一篇800字的UI, 结果被挑出了8个错误, 0分。
被我们一个女PM看到之后, 没有怎么确认, 就... See more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遇到过这样的reviewer, 就是为了显示自己是认真review过的, 所以翻译里哪怕没有太大的问题,也要处心积虑的抠出几个问题,来显示他没有打酱油。
这次我们的一个ITA的translator就比较倒霉, 我一直都觉得他质量不错,而且产量也高。可是这一次翻一篇800字的UI, 结果被挑出了8个错误, 0分。
被我们一个女PM看到之后, 没有怎么确认, 就直接发了一封长信把人家骂了一通。
那translator也不是好想与的,毕竟实力摆在哪里(他曾经在我们去年一个项目及其困难的时候,如天神下凡一般,接手了上一个vendor留下的烂摊子,在两周内,带着几个freelance,重新翻译了70K的UA,并且客户review的结果为pass),直接声明 您老请便,换人随意。
然后 我和两个同事, check了一下 他那零分的QA report, 结果表示 8个错误里,有两个是minor的 被reviewer写成了serious, 还有两个是double space(source就是double space, translation和source保持了一致,却被review报了错)。
其实质量不是十分的bad。
后来就看PM和translator 你来我往, 互相显示英语好。
我觉得我们PM有病,毕竟人家在这个项目上和我们合作了一年多, 一直都很好,偶尔一次, 也不用这么揪着人家不放吧。 把人家惹毛了, 换一个translator 恐怕会更加烂。
只会骂人,不会哄人, 不算好的PM啊。 ▲ Collapse | | |
Hectorg wrote: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遇到过这样的reviewer, 就是为了显示自己是认真review过的, 所以翻译里哪怕没有太大的问题,也要处心积虑的抠出几个问题,来显示他没有打酱油。
前两年有一次曾有此类似经历,翻译文件提交后被改得面目全非。PM告诉我客户很生气,称要扣掉翻译费30%。我请他们把文件发来看看,错在哪里?结果,对他们修改的文件仔细分析后发现了翻译文件曾经三人之手改过,最关键的是第一人乱改一通后,其中两人改得很生气。呵!最后,我让他们提供最初的版本,客户立即通过了。
说来也很巧,那份文件的主题正巧关于是我曾经在工厂第一线从事过10年的专业。因为太熟悉了,翻译时几乎不用查什么背景资料。看了他们修改过后的译文后,很是无语,才知道这行业里有专门这样挣审校费的。 | | |
Donglai Lou (X) China Local time: 06:02 English to Chinese + ...
LQA是无需修改译文的,只需提出译文的错误并赋予严重程度;严重程度不是以翻译的错误程度而定,而是以对最终产品或用户的影响来定。因此LQA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是纵容不良翻译的,且很宽松的。(LQA标准的提出机构LISA已经破产了。)
尽管每次我都抱着最大的慈悲心去做LQA,很遗憾的是,目前为止failure率竟然高达90%。我真想打打酱油,大家都得过且过,混混Easy money。以至于他们已经不愿找我做LQA了。 | | |
Phil Hand China Local time: 06:02 Chinese to English
PM不是翻译,PM自己没有能力分辨译文的好坏,因此只能依靠一个长期演变出来的成熟翻译流程模式来实现质控。问题是,在这个模式中每个关键环节(翻译、校对、LQA等)都是译者,但目前可悲的情况正如Donglai所说:绝大部分的译者质量不像样。
我最近想自己挣一些新的业务,去打听我身边的国际企业有什么翻译需求,结果没有。公司董事长从欧洲过来,找谁帮他翻译?中国分公司总经理。连内部的人都不行,更何况情外面的翻译来服务。感觉很多公司都这样:因为找不到可靠的翻译,整个公司的内部流程都围绕着避开文件翻译,因为只有高层管理人才能翻得好,但他们当然不愿意浪费时间翻译文件。 | |
|
|
ysun United States Local time: 16:02 English to Chinese + ... Translator vs. Reviewer | Sep 16, 2011 |
Hectorg wrote: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遇到过这样的reviewer, 就是为了显示自己是认真review过的, 所以翻译里哪怕没有太大的问题,也要处心积虑的抠出几个问题,来显示他没有打酱油。
确实遇到过类似情况。还有的情况是 reviewer 确实水平太低,往往画蛇添足。最恶劣的情况是 reviewer 处心积虑要夺翻译的饭碗,又欺负 PM 没有足够的鉴别能力,从而故意把本来好端端的译文改得“披红挂彩”。当然,最常见的情况还是客户嫌高水平翻译价格太高,从而使用廉价的不称职翻译,再让高水平翻译来把关。这种做法貌似聪明,实际上十分愚蠢。最理想的情况是 Translator 与 Reviewer 水平都相当高,而且双方都能恪守职业道德,并默契配合。关于类似情况,以前有过一些讨论。
Kevin 于几年前发表了很好的意见,现转贴在此。Kevin 于两年前应聘于加州某著名学院,现任中文副教授。
http://www.proz.com/post/646850#646850
Kevin Yang wrote:
翻译与编辑应该相互配合,相辅相成,像一个工作有效的团队一样。
大家好!
几天来对这个话题的讨论已经写了十多页了。大家发表的看法和观点,让我们更加认识到翻译和校对者/编辑合作的重要性。就前面的讨论内容,结合我本人的看法,提出下面的意见供大家参考:
1. 翻译一般都是一个人单干,既是翻译,也是给自己的翻译文件校对的人。我们都知道,自己给自己校对,不是完全可靠的。因为看自己的翻译稿件时间长了,尽管花了最大的努力,也难免会有发现不到的错译、疏漏、错字、句子结构、以及整体流畅的问题。
2. 选用第二位翻译进行校对和编辑是很多翻译公司管控翻译质量的常见和有效的方法。校对(proofreader)只检查翻译是否完整,是否和原文的排版一致,一般不作特别细致的翻译推敲,只把需要让项目经理注意或决定的问题提出来。而编辑(editor)的权责比校对要大,需要仔细思考校对提出的问题,并决定选用什么翻译作为最终的版本,并把此修改文字直接写入翻译稿件。也许是为了节省开支和时间,现在校对和编辑经常是同一个人。
3.当翻译稿件中出现质量问题时,当翻译的理解角度和编辑的理解角度不一致时,翻译稿就会被编辑改动。最糟糕的一种情况就是负责该项目的经理不懂所讨论的语言对。如果翻译稿中被改动的地方不多,项目经理就直接交货了。如果翻译稿被修改得太多,就只好把经过编辑修改的翻译稿交给原始翻译审阅,然后希望能够听到中肯的反馈意见,把最好的版本交给客户。
4. 翻译和编辑之间发生意见分歧,特别是当编辑就是客户的工作人员时,翻译常常处于劣势,似乎像运动员与裁判发生争执。最好的结果是翻译与编辑相互配合,相辅相成,像一个工作有效的团队一样,快速把错误一一纠正,选用最恰当的翻译作为最终版本。要想达到这个理想境界,就需要翻译和编辑都百分百地明白所翻译的稿件将要使用的领域和区域,读者是谁,以及其他相关的因素。也就是说,你要明白所做的“衣服”是给谁穿的,是给谁看的。
5. 编辑的职能极其重要,是把握翻译质量的一个关键角色。此人必须是一位更加技术全面的专业翻译,必须精通翻译稿中的内容,完全懂得目标地区读者的阅读喜好,以及客户需要借助此翻译达到的目的和效果。最忌讳的是心态不正,突显自己的高超和权威,做出不必要的修改,或强行加入根本不如原有翻译的词句。
6. 翻译本人要戒除怕听反对意见的毛病。对别人的修改不能冷静思考,强烈反弹,长篇大论强调自己原始翻译的正确性,以挽回自己丢失的面子,都会给项目经理和编辑造成更多的困扰。翻译不要急于发表反馈或反驳意见。应该先审阅修改后的翻译稿件,仔细留意被改动的地方。对于好的地方,高明的地方,一定要虚心接受,而且感谢人家帮助你把好质量关。有争议的地方,可以心平气和地提出来与编辑商榷。如果编辑修改的地方不理想,还有一种做法就是,你吸纳编辑的思路和追求的风格,写出自己的修改版本,即第三版本。
7. 至于什么是最恰当的,最高明的翻译,的确需要更多的推敲。翻译的目的,说到底就是让读者准确明白原文所传达的信息内容,同时兼顾读者所在领域的信息书写风格。翻译在努力翻译原文的时候,要想到如何可以尽力帮助读者更加容易地看懂内行文字。把翻译越翻越像英文,不是应该推举的做法。翻译应该提高自己的判断能力,把最恰当的翻译词句用在自己的翻译稿件中。
欢迎大家更正和补充。
Kevin
[修改时间: 2007-08-19 16:01]
[Edited at 2011-09-17 00:46 GMT] | | |
betterlife China Local time: 06:02 English to Chinese 没有大问题的被改了也就算了 | Sep 21, 2011 |
好歹是本着精益求精的原则。就怕明明很流畅的译文被改得很不通顺,那才叫郁闷。
有些校对者喜欢直译,但是直译很多时候是会闹笑话的,否则大家都用Google好了。我甚至怀疑某些人,凭什么进入大公司做全职校对。能力吗? | | |
Rita Pang Canada Local time: 17:02 Member (2011) Chinese to English + ... Moderator of this forum
betterlife wrote:
好歹是本着精益求精的原则。就怕明明很流畅的译文被改得很不通顺,那才叫郁闷。
有些校对者喜欢直译,但是直译很多时候是会闹笑话的,否则大家都用Google好了。我甚至怀疑某些人,凭什么进入大公司做全职校对。能力吗?
我现在接的案子通常都是翻译居多,大多时候是中译英,但偶尔也会接点其他语言的。最近我就发现我每次的东西都被改的很夸张,可是改的同时把文法也改掉了。。。到头来还是要我出来给客户把这第二版本再作修改。。。超郁闷的啊。 | | |
betterlife China Local time: 06:02 English to Chinese 有时候故意找茬是降价的一种手段 | Sep 26, 2011 |
前些日子有家公司找我试译,问价格却躲躲闪闪不直说。试译文有几处被改得很别扭,好象很严格的样子。我以为他们大概对我不是很满意。结果谈下来价格很低。对方发来协议,从协议名称中的日期来看,他们在试译后没几天就准备与我合作了。
[Edited at 2011-09-26 07:55 GMT] | | |
To report site rules violations or get help, contact a site moderator:
You can also contact site staff by
submitting a support request »